艺术留学
艺术留学 > 艺术资讯 > 专访强迫症建筑导师:又酷又有个性的年轻人,该如何做好建筑?

专访强迫症建筑导师:又酷又有个性的年轻人,该如何做好建筑?

发布时间:2018-08-23 17:01:21 艺术留学咨询:400-612-8881

The A Team是隶属于ACG旗下的空间设计先锋工作室,是一个以培养建筑、景观、室内等空间设计的新鲜血液的创新型空间设计艺术平台。本期专访强迫症建筑导师:又酷又有个性的年轻人,该如何做好建筑?

搞建筑设计是一件又酷又有个性的事情,很多人以为建筑专业的艺术留学申请与其他艺术专业一样,准备好作品集就完事了。但ACG建筑工作室负责人陈老师却说:作品集不过是刚刚开始,你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For what it's worth...It's never too late 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Start whenever you want, there's no time limit and no rules to this thing. We can make the best of it. ——摘自陈老师最喜欢的电影,根据菲茨杰拉德原著改编的《返老还童》中的一段话。

1535006131392150.jpg 

- 陈老师 -


The A Team建筑工作室负责人

美国USC南加州大学建筑硕士

LEED AP BD+C

 

- 任职经历 -

 

南京佳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W2 Architects,项目设计师

美国洛杉矶 DLR Group,设计师

 

"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话形容今天的主人公再合适不过。他是一位非常讲究生活和工作效率的老师。他强迫,敢于挑战,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那份偏执与专注。

 

ACG系列专访强迫症建筑导师:又酷又有个性的年轻人,该如何做好建筑?

 

Part 1 热爱的话,就坚持下去吧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坚持下去,学建筑很累,但都是自己的选择!

 

Q:您在国内学习之后是什么原因让您有了出国的想法了呢?您的初衷是?

 

A:大学里发现中国的大学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感觉有些格格不入。我想要追求更好的学习环境,想找一群更优秀的人让自己有更好的提升。经过一些权衡,最终决定出国读研。大概是大二开始了解准备,大三开始刷gpa并提前考语言,大四准备作品集。但当时完全没有作品集培训这个概念,全都靠自己DIY,过程和成果都非常艰难,不像现在有作品集培训还挺好。

 

Q:您为什么会选择南加州大学呢?是有人推荐还是有一些个人情怀在里面?

 

A:我对洛杉矶这个地方很有好感,觉得学校风格和我很契合,没有那么学术,但又很开放、很多元化。其实我也有收到其他学校的offer,结合学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地理位置、天气,最后选择了USC,现在回想起来还挺庆幸。

 

Q:您申请出国留学的流程大概是什么呢?

 

A:我提前完成了作品集,申请有一半也是靠自己摸索。我很多事情都喜欢提前去做,我GRE大三下学期就考过了,托福大四下学期也达标了,后期的精力都在改文书和作品集上。我现在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拖延症,我的建议是要提前规划与准备。

 

Q:申请出国留学时有没有一些记忆犹新的事情?

 

我们当时针对作品集准备的信息比较匮乏,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参加了清华参数化研习班,第一年我是去学习,第二年我去当了助教,这些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包括当时我作品集里面也有参数化的相关内容,对我申请USC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有无数线上课程、夏校、workshop、各种各样的作品集培训......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建议大家可以利用好这些资源。

 

说到文书,我觉得学建筑的和别的还是不一样。找机构主要帮助的还是语言润色,但核心的内容还是自己对本科学习的一个回顾,以及对研究生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的展望。无论是自己对建筑的体会、理解甚至批判,还有对某个学校、流派甚至教授的理论的看法,都可以在文书里面毫不吝啬的表达出来,同时与你的作品集主题相辅相成,这样会更加打动人。

 

Q:听说学建筑的很累,每天都活着在数据、线条中,您怎么坚持下来并做出一番成绩的?

 

A:这是个好问题,也是我经常会解答学生的问题,我觉得在早期痛苦是一定的。说实话,我在大学低年级的时候也没有很上心,但是在大三大四逐渐get到这个专业有趣和值得探索与思考的方面,后来开始慢慢熬夜刷图,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当你的技能慢慢成熟的时候,就会有经验得把握时间节点,怎么用巧劲儿事半功倍。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对自己的能力和适应力有了足够的了解;对项目,考试的复习、完成度都会有自己的节奏和掌控力......当把这些都权衡清楚之后,学建筑就不是那么痛苦的事。

 

Part 2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国建筑教育符合行业需求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综合能力

 

Q:您觉得国内国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有什么不同呢?

 

A:很不一样,这是中西方学者公认的。中国的建筑教育并不差,它的教育非常契合中国的建筑行业。除了清华、东南、同济等一些一流的建筑学院以外,其他普通院校主要是为了把你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了在毕业之后可以跟行业快速对接,并且高效的完成任务;不要出现低级错误,满足行业需求,这是中国建筑高校的目的。

 

我觉得这个本质上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学生本来就是要考虑到就业问题。但国外的院校与建筑行业相对比较宽容,整体节奏也非常慢,相对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综合能力。在基础的学科理论和项目的方方面面都要求刨根问底,亲力亲为。

 

一般来说,国外的studio项目都是鼓励学生一个人从头到尾solo。而在国内到了大三之后,课程作业基本都是两到三个人一个组,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虽然每个人可以找到自己发光发热的点,但到最后,作为建筑师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头到尾连贯性的思维,就会慢慢丧失。当然这和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的建筑行业是有关的,也导致了东方西方建筑教育产生了差异。

 

Q:您觉得为什么国外院校,尤其是建筑行业,想要出国学习深造的学生越来越多?

 

A:想要找寻更好的学习平台吧,对于高中生来讲,他们本身没有太了解这门学科吧,就觉得建筑都很酷,但其实我觉得所有看起来很厉害的学科背后都有艰辛的过程,而且往往是非常无聊和枯燥的。很多人选择出国学建筑,也许是意识到国外的教育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在国外和国内的职业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我在国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you need to educate your client,你要去指导你的客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是在中国这种观念在行业上还是很贫乏的。不过随着西方建筑教育对国内行业的不断输入,我对下一代的建筑师是充满信心的,也对中国未来的建筑业期望很高。

 1535006250159359.jpg

Part 3  作品集  

 

作品集其实只是一个开始你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Q:学建筑行业的学生在作品集制作的方面有什么要求吗?

 

A: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者说对于高中生,转专业学生和本身底子不错想冲击藤校的学生,我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高中申请本科更多的是展现你的潜力,对于建筑或艺术的初步认知与表达,思考上的创意与深度。本科申请研究生则是对过往本科学习的一个总结,体现在本科阶段对于建筑设计的参与度、设计深度以及对于未来深造与发展的热情。另外我觉得套路这个东西,前两年还可以叫套路,因为这几年国内申请海外学校的作品集的质量一年比一年高,我都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这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我觉得建筑是学术和行业脱节非常严重的学科,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做作品集只是很基本的诉求,我希望学生在作品集里可以表达出对建筑这门学科的想法。我最想说的是,虽然看起来作品集是你短暂人生的巅峰,但其实这是你刚刚走入这个领域的开端。作品集应该是是整个本科学习的总结,应该放低姿态的去总结与回顾。

 

建筑这个行业其实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很多所谓的明星建筑师的作品也饱受争议。作品集的准备可以找到一些点去探讨并且贯穿到文书里面,而不是一味的炫技或者去追捧什么样的图纸与方案比较网红。现在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如何做到脱颖而出是一件非常值得考究的事情。

 

Q:以您多年的经验来看,学生具有什么特质与性格、优点,对他申学校和对未来发展成为建筑师有帮助?

 

A:我觉得这个没有必然性,我所认识的建筑师都挺有个性的。如果说个原则的话,大概是自信很重要,能做到不卑不亢,不欺负萌新,也不盲目迷恋行业大佬,这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要了解自己的状态,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因为建筑还是蛮容易让人膨胀的学科,在作品集培训这个行业,师生关系是短暂而平淡的,在未来大家都是同行,要有互相学习的心态。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才最重要。

 

Part 4  个人教学风格  

 

因材施教是我的方法从不代做作品集是我的态度

 

Q:您做这么多项目,是什么让您决定教书育人?

 

A:很多以前设计院的同事会问我是不是对建筑失去兴趣才跑去做教育,恰恰相反,我觉得现在更能自由,可以没有局限的去做设计。我在中国工作两年多,美国工作一年多,也没做出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还不如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我想做的东西。而且我从来不觉得我是一味地输出,有时候学生的点子想法,对于我也是一种启发。我现在很享受和学生单纯的去画设计图、做项目、做模型、做出很多让我们都很骄傲的东西。

 

Q:您授课风格是属于哪一种呢?自己心中难以打破的规则是?

 

A:我是因材施教,如果学生不自信,我会鼓励为主。如果盲目自信的学生,我会尽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虚心接受建议。但我授课的原则就是绝不代做,图都应该是自己一笔一划画出来的,有这样的过程,才有提高和领悟。另外代做这个事情,关乎诚信,在学校申请中是大忌。

 

Q:有些学生会担心自己学了建筑会承受不住压力,有点怕自己毅力勇气不大,想要退缩的,面对学生的疑虑,您会怎么解决呢?

 

A:其实焦虑的原因一般来自于不知所措,我会先把大的概念和原理尽量说清楚,然后举例把某件事或者某张图的具体做法细化成很多步骤,并实际演示。让学生在懵懂状态下也可以快速入手,从而后期达到熟练的状态。

 

Q:您有没有什么近期目标或者期许?

 

A:最近申请季快要来临,现在我只希望今年工作室的学生们都能有一个好的收获。整个暑假期间,大家都很卖力,工作室已经形成了友好的良性竞争模式,这也不是拿来和谁去比较,主要就是我们一个小团队内部自己的目标。

 

我知道有一些专门做建筑教育的机构也很优秀。我们不能说自己是行业里最好的,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我希望我们学员在结束课程以后都能真的感受到自己有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在于被哪个学校录取。希望这个过程超出他们心里的预期,能真的学到东西才是我最在乎的事情。

 

Part 4  The A Team 建筑工作室

 

优质的教育理念创新型的艺术平台

 

The A Team是隶属于ACG国际艺术教育体系下的空间设计先锋工作室。集结最新空间艺术思维,优质教育体验,高端工作设备,凝聚世界优秀设计工作者,培养建筑、景观、室内等空间设计的新鲜血液,是创新型空间设计艺术平台。


>>>>案例分享:零基础、没灵感、时间也不够却拿奖逆袭了南加大建筑设计!


>>>>案例分享:建筑世家出身的她,为何抛弃普瑞特2万美金奖学金?


Q:您觉得建筑工作室有什么特色和优势?

 

A:我一个人毕竟能力有限,风格与方案类型等等都会出现瓶颈,我一直想打造的是团队模式,老师和学生彼此无障碍交流的一个团队。比如现在工作室白天都会有十多个人常驻,这里面有作品集已经完成一半以上的本专业学生,也有刚刚开始的萌新,也有转专业的学生。我主要是希望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也是给学生交朋友和拓展人脉的平台。所以现在工作室氛围很好,大家也会私下一起活动,这也是我想要营造的一个学习氛围。

 

结束语 

 

可能我们学建筑的多多少少都有点逆反心理吧,我就不喜欢那种纯商业的模式,也不喜欢所谓的名师。我见过太多比我厉害的人,我希望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我的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学生经常问我,学建筑什么年龄才是最适合的年龄?我说,这个职业太长寿了,四五十岁都还是青年建筑师,我这个年龄在设计院或事务所,依然是一个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小兵。但是一不小心入了这个行业,看起来我当起了别人的导师,其实我并不觉得我有比别人强很多的地方。现在这种所谓的师生关系,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我希望这种建筑教育往后可以变成一种良性循环。

 

这篇个人专访也在陈老师的一段总结中完美结束,我们总是在别人的故事里,不断丰盈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你需要极其的狂热、强迫、痴迷......才能真正的做好一件事情。(本文主编:tiny  助理编辑:Emily  采访:summer)

 

版权声明:本文为“ACG国际艺术教育”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资讯列表

在线提问导师

DK

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 · 纯艺术

咨询
艺术留学评估

申请专业: